牛津仪器集团成员
扩展
生物成像与生命科学
向大自然学习:开发高强度超级材料

大自然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,已经完善了利用相对较弱的构件造出异常坚固材料的工艺。海洋双壳类动物,如蛤蜊和贻贝的外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:它们由强度相对较弱的碳酸钙构成,但晶粒的排列方式使得它们相对较薄的外壳变得异常坚固。

材料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向自然学习,并开发模仿自然结构的合成材料。然而,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,必须对相关的天然材料进行表征,并了解其强度背后的原因,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就是用于这种表征的一种理想的技术。牛津仪器公司最近开发的基于CMOS的EBSD探测器为生物材料的常规表征提供了必要的速度和灵敏性。

材料科学家们能从贝壳中学到什么?

海样贝壳中的碳酸钙 (CaCO3) 有两种形式--文石和方解石。化学上无法区分,但具有两种常见的晶体结构。这两种矿物强度相对较弱,但大自然通过将亚微米厚的文石排列成层状结构--珍珠层,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强度。通过使用合成材料复制这种排列,材料科学家可以生产出一类超强材料用于高应力环境。然而,为了向大自然学习,必须首先准确地表征珍珠层的详细结构。

牛津仪器如何开发EBSD系统来帮助生物材料分析?

方解石、文石等矿物对电子束很敏感,但衍射花样较弱。为了能够有效地表征珍珠层的结构,需要一个快速但敏感的EBSD探测器。将CMOS技术创新地集成到牛津仪器EBSD探测器系列中,可以使用低波束能量和电流在毫秒内采集高质量的衍射花样。因此,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纳米尺度分辨率对珍珠层进行表征,这在传统的基于CCD的EBSD技术中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
研究人员如何将其付诸实践?

通过文石珍珠层的高分辨率取向图,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具有很高强度的文石片层的复杂晶体学排列。有了这样的了解,就有可能尝试使用合成材料复制这种结构:科学家们正在试验各种晶体材料,如Al2O3和CaHPO4,创造具有高强度和韧性的人造珍珠层。这些材料在生物医学、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有诸多应用。

返回“生物成像与生命科学”

应用说明

采用EBSD对双壳类壳体的研究

An in-depth look at the structures of a mussel shell, characterised using Symmetry. Both calcite and nanostructured aragonite nacre are measured with an unprecedented level of detail and speed.

下载

相关产品

欢迎您与我们的应用专家联系

 
沪ICP备17031777号-1 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402003473